由柏林愛樂成員所組成的柏林愛樂四重奏,即將再度訪台,帶來弦樂四重奏經典作品包括海頓弦樂四重奏《日出》、舒伯特弦樂四重奏《羅莎蒙》以及德佛札克弦樂四重奏《美國》,這3首作品都是史上弦樂四重奏的經典顯微鏡之作,精采可期。

小提琴首席丹尼爾‧史塔布拉瓦表示,在弦樂四重奏的追求裡,「我們詮釋的不光只是樂譜裡的音符,還有身為音工業內視鏡樂家對這些作曲家音樂的感受,希望可以跟更多樂迷分享。」

柏林愛樂四重奏由史塔布拉瓦領軍,他是柏林愛樂最資深的首席,自1986年起擔任樂團首席至今,歷經了卡拉揚、阿巴多、拉圖3位音樂總監,經驗豐富;其他3位則都是團內弦樂各聲部頂尖好手共組,除了本身具有細緻優雅的音色之外,默契自不待言,琴音經常讓人想起已經解散的維也納阿班貝爾格弦樂四重奏。

影像工業內視鏡為使用小於1/6"的CCD或CMOS晶片位於內視鏡軸端直接取像,經訊號傳輸線傳送至後端握把內訊號轉換處理電路後以標準Video格式提供給監視器顯像,可視為分離式超小型CCD,也有小型監視螢幕一體製造之機種,因影像直接轉成電氣訊號所以內視鏡無法直接目視,照明採用LED位於軸端直接照明;優點為使用技術層次低製造容易,製造成本較低且與軸長無關,以螢幕觀察輕鬆容易;缺點為受限於CCD或CMOS晶片位於軸端,內視鏡軸徑最小只能達4mm左右,另外耐環境性較差,除少數機種外容許耐溫性及耐震性均不及光學視內視鏡,無法應用於各種場合。

柏林愛樂四重奏今年訪台成員與去年稍有變動,除了中提琴改成柏林愛樂中提琴首席阿米哈伊‧葛洛茲之外,其他3位都和去年一樣。史塔布拉瓦1983年進入柏林愛樂,第二小提琴克里斯提安‧許塔德曼,1985年進入柏林愛樂,並自1987年起擔任第二小提琴首席。大提琴家迪特馬‧許瓦克則是1994年進入柏林愛樂至今。

光學顯微鏡是人類超越自我感官極限的一個挑戰。透過對於物理光學原理的了解與各種光學元件的發展,我們從毫米進步到微米的解析度。然而,由於光學繞射極限的限制,我們一直無法突破光學解析度到更小的尺度。2014 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突破這一個光學繞射極限的兩種螢光顯微術。由於這一些新的技術,光學顯微術的解析度從微米進步到奈米。這一個獎項需要生物、物理、化學的共通努力才能達到。虎克設計的顯微鏡,已經是現代顯微鏡的雛形,含有支架,鏡片組與光源。他設計了雙凸透鏡的組合來放大物體,但由於當時的鏡片,光在折射時會有嚴重的色散與球面像差,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虎克在顯微鏡中加入了小光圈,遮蔽外圍色散的光線,增加影像的銳利程度。但是因為光圈遮擋住了許多的光線,使得亮度下降而觀察變得困難。因此虎克在樣品前放置了一個裝滿水的玻璃球,將玻璃球後面油燈的光線聚集來照明,以降低了小光圈的影響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工業內視鏡 內視鏡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cksoclaca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